第103幕 高考移民(2 / 2)
哦,不,在明朝,高考移民被叫做冒籍!
太平府,在后世位于安徽马鞍山一带,在明朝时期教育水平自然没法和南直隶一带相提并论,乡试难度直线下降!
如果说南直隶一带想要中举一百分你得考个九十五六分才行的话,太平府一带你只要六十分以上就很有希望了,七十分以上那是十拿九稳!至于更偏僻一带的地方譬如广西一代,这里的水平更惨,三四十分的水平就OK!只不过广西的科举名额是最近才有的,之前广西考生都是就近去其他省考试,所以名额非常少,并不很适合冒籍。
太平府,水平够低,名额也够多,交通还方便,因此一向是南直隶士子的重要冒籍地。至于王衡选择顺天府乡试严格来说并非冒籍,而是因为他老爹王锡爵正在北京做大官,按照规定,南北两京的京官子弟可以“依亲仕宦”。
“依亲仕宦”的目的是避免这些大小在两京长大读书但籍贯却并非在此的京官子弟到处奔波,方便他们直接于顺天府和应天府应乡试,王衡虽然并非久居京城,但一样可以享受这等待遇。至于其他地方官员就没有这等福利了,毕竟乡试的时候当地官员也是要参与进去的,若是这些官员的子弟也参加考试,总会有瓜田李下之嫌。
但抛去“依亲仕宦”的因素,顺天府依然是众多冒籍者的热门目的地,因为顺天府多有达官显要,可以更为方便地请托到冒籍的机会,并且顺天府本来就是各方人士杂凑的地方,冒籍后被人告发、败露的可能性也小得多。
顺天府在冒籍方面的优势还不仅于此。与其他地方的卫学比起来,顺天府的卫学因为“向不限籍”,因此更容易冒籍。而顺天乡试中,也有五个名额专为“流寓,及各衙门书算杂流”而设,这也成为冒籍者往往青睐顺天府的缘由所在。更重要的是,顺天乡试对于士子资格的审定也没有其他乡试来的严格。
而且和现代大不相同的是,明朝对“高考移民”的态度明文规定上是要严惩,但实际上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查处数量极少,而且处罚极轻,免除已经取得的科名,做回普通百姓已经属于重罚了,明文规定中所叙及的发充膳夫、械系解京等严罚则几乎没有落实在任何一个冒籍者身上。史载的一些因冒籍而严惩的倒霉蛋其实是因其它罪名受罚,冒籍的罪名只不过是个凑数的幌子罢了。
甚至就连嘉靖皇帝也曾说过:“天下皆是我秀才,何云冒籍?”
所以说,二伯他们这帮人对自己“高考移民”的行为那真的是一点负罪感都没有,只认为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变通罢了……嗯……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合法避税。
若是在应天府考试的话关坤瑜倒是愿意跟着去瞧瞧,可他们是要冒籍去太平府的,关坤瑜自然没什么兴趣跟着再走一趟。
“二位师父所做之事乃是冒籍,不知太平府那边可是打点妥当了?”
陈继儒一拍胸脯,昂首道:“这等小事还需什么打点,我等早已经问好了,二十两一人早已是行规了,童叟无欺!到了地方交银子拿文书,半天即可!等考试的时候自有衙役接应你进去,不必劳神招人作保。”
好吧,看来大明朝的书吏衙役们还是比较有职业道德的……
“既然事情已经谈妥,那不知明日是就此回去呢还是盘亘些时日?”
陈继儒理所当然的说道:“我们难得能聚一次,自然要好好的游玩一番才是啊!若是再过几月乡试结束,那就真的是各奔东西不知道何日才能再会了。”
徐光启颇有些惆怅的说道:“是啊,此次一别也不知何日再会,我们已经说好,明日去城外青丘小游,吟诗作画,听说坤瑜你的画技也是不错,就跟着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