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人无我有为失忆LOVE敏!)(1 / 2)
第三更送上,求月票!
古代没有化肥,土地耕种三五年,则肥力减退,作物收成就要下降。因此百姓往往只能采用休耕、轮耕等简单的方式来让土地恢复肥力。或者种三年两季,或麦粟一季后种一季豆。
“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
采用休耕的方式让土地恢复肥力,太过简单落后,也大大影响收成。因此百姓也早就发现了施肥以保持土地肥力,早有人总结过,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
只是唐人对于人畜之粪的利用还太简单,一般只会最简单的沤粪。这样的沤粪虽然也能有肥力,但转化率还是太低。
比如同是一堆猪粪,管理得法,效力就大,不得法,效力就小,甚至全无。
粪肥是不能直接施用的,不然有时还会反伤害到庄稼,容易烧苗等。唐人沤粪堆肥,也正是让粪腐熟,防止烧苗烧根。
“老丈,你觉得如果有人过来定期帮你免费清理茅厕,如何?”
老丈听完,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
“若有这样的事,当然好了。只是谁会免费来帮忙清理茅厕呢,这茅厕又臭又脏。若是要粪,直接到粪场买不是更方便,那也不贵,比自己弄省事划算多了。”
老丈很难想象,会有人这么好心的过来帮忙清理茅厕。毕竟有这功夫,直接在城外买,花不了几个钱。
张超已经知道了城外的粪场,那不过是那些负责清理长安城里茅厕粪便的那些官方工人的一个副业罢了。他们把粪便弄出长安,搞了些大粪池,简单的把粪堆在池里。然后卖给附近那些种菜种田的人,完全就没有什么加工。
这样的粪,让利用大打折扣。除了附近的菜农百姓,一般人很难利用。就如灞上张家沟的百姓,虽然田地也需要粪肥,但离长安三十里。那没加工过的粪,得用车运。可一车运不了两担,运力成本高,一天还运不了多少。
尤其是灞上还没有船可通。
如果张超从长安收了粪,那么加工成为干的粪肥,那无疑运输会方便的多。特别是他知道,粪肥加工之后,并不仅仅是方便运输这么简单,经过加工后的粪肥,都可以直接施到田中,效力还是未加工的几倍。这样的干粪不但能用做底肥,也能在庄稼生长的不同时期追加施肥,帮助庄稼生长,这可是大大不同的。
明清时期,江南田地产量极高,除了本身雨水丰富田地肥沃外,就与江南发达的粪肥使用分不开。各种各样的优质粪肥,让田地一直保持肥力,甚至能增产好几成。
张超以前见过乡下外婆家沤粪熟粪,那时虽然也早有了化肥,但乡下人还是会充分利用粪肥。
外婆村里还有一块专门沤粪的地方,把茅厕里的粪定期掏出来,弄到一个专门的大粪坑里,还要加入不少东西一起沤。沤好之后,再掏出。
在那块空场上先铺一层炉灰或草木灰,再把半稠不稀沤好发酵过的熟粪摊到上面,铺成六七公分厚,直径一米多的圆形粪饼。
等晾到快干时,再用锄头剁成块,弄成两头尖的粪干。
这种粪饼不但可以加入草木灰,还可以加入动物的骨头烧灰,还可以加入豆饼,甚至是把一些麦秸碎杆等也铡碎了加入进去,效果还能更好。
张超还知道一种方法,就是挖个大池子,把粪肥啊牛马圈垫圈的秸杆等都扔进一个粪坑里,加入尿、水等然后盖起来发酵,这也类似于沼气池发酵,虽然发酵慢,但有机质消耗较少,渣肥和沼液都有很高的肥力,特别是沼液甚至还能充当杀虫剂使用。
这种方法都是极好的粪肥加工方法,能让粪肥转化效率更高。
若是有足够的这种粪肥,张超都敢说能让亩产翻倍。
后世的人说到粪的时候可能一脸嫌弃,但在以前农人心中那可是宝。虽然唐人不太懂利用,可种田人眼里也是好东西。
只要张超有办法加强粪力,同时还让粪肥更方便运输,他相信这一定能大受欢迎,成为一个极好的项目。
历史上,可是有唐人在长安城搞清粪,成为了大唐富豪榜上人物。
张超喜欢赚钱,从来不掩饰。
现在有个这么好的项目,既能赚钱,还是这么前景好的项目,张超当然就心动了。
那个编着柳筐的老人,笑着对张超说,“要是真有人不要钱帮我清理茅厕,那我家这粪肯定都给他了。”
张超寻思着这买卖会不会跟别人有利益冲突,“老丈,你觉得如果有人来免费收粪,那原来那些负责收粪的人,会愿意吗?”
“愿意哩,为啥不愿意。那些人都是因为有官府的命令呢,要不然他们哪愿意干这苦差,又苦又脏,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收粪虽然也能卖给城郊种菜的,但其实也卖不了几个钱的。”
张超点点头。
现在长安清粪的这些人,不算是自己干的,他们实际身份应当是相当于长安的环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