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摄政(1 / 2)
大臣们当然有意见。
临王摄政倒是没啥,那位老有处理政务的经验了,而且说放手就放手也不恋权,堪称最好用的皇家工具人。
但皇后——届时是太后摄政的话……虽说前朝也有太后摄政的例子,但今朝以来却还未有过,大臣们也不想有……
可陛下这样子,像是要听劝谏的模样?
到时候扣个大不敬的罪直接将你当场斩杀,事后陛下自己也驾崩了,按照先皇无错的潜规则,你死了也白死……
这念头通达了,重臣们和亲王们纷纷跪下去,高呼圣上英明。
褚河见此,表情温和下来,仿佛刚才动辄要血洗长生殿的人不是他,只虚弱而温和的露出笑容,命大太监送大家出宫,还叮嘱“爱卿”们早些休息。
……谁还睡得早就见鬼了。
很?快,殿中又只剩下楚楚及褚河、姜焱、宴正四人。褚河几番延迟恳切,将妻儿托付给恩师照看。
因着褚河坚持让楚楚在他驾崩后摄政,宴太师与之争执后很是气恼,甚至拒绝辅政,然而此刻想起陛下时日无多,到底忍不住心软,表示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次日皇帝未曾上朝,宴太师在朝上宣读了册封三皇子姜焱为皇太子的圣旨。
午时,受到圣旨密令的金州节度使林桓岳带心腹军队赶到盛京,请旨入宫后-接-管了京城防卫。
傍晚,本该在徐州游山玩水的临王姜林快马加鞭赶到皇宫,在长生殿与皇后同守与皇帝塌前。
第三日清晨,接到密令的洛州军队赶到京城,在临王姜林的带领下接管了皇城外围的防卫,而大将军余子书所统领的羽林军则收缩力量将皇宫防护得密不透风。
凭谁都看得出,相比起当年的孝惠帝,当今皇上对临王这个皇叔的信任几乎是毫无保留的。
陛下京郊游猎被猛虎袭击的事情根本瞒不住,盛京城中风雨欲来,文武百官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但越是这个时候大家越不敢轻举妄动。
尤其是临王姜林与国丈林桓岳带兵入京后,整个京师皆已戒严……莫要忘了,陛下受伤的事情还没追责呢。
便是在这种山雨欲来的平静中,日头熬到了偏西,伴着丧钟声响,宫中传出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百官入宫哭丧,太师宴正亲自宣读了陛下两封遗诏。
新帝登基继位理所当然,皇后成为皇太后也是规矩,临王再度摄政并不意外……但太后摄政与妃嫔不出家这二?事,果不其然引起了议论纷纷。
甚至有人怀疑楚楚借先皇弥留之?际蛊惑。
然有太师宴正与摄政王姜林作证,自陛下京郊重伤后,太后林楚楚未曾与陛下单独相处,自然谈不上妖言蛊惑;
有二?品以上重臣及在京宗室亲王作证,也能证明先帝遗诏绝无造假。
再看余子书带着羽林军虎视眈眈,文武百官的反对声音到底消弭下去。
然而先帝遗诏这种事,倘若错过了最初的质疑时期,待得盖棺定论后,那就无论是谁也再无置喙的余地。
包括随后入京哭丧的大皇子豫王和二?皇子齐王。
大行皇帝葬礼后,皇太子姜焱继位,改年号为建和,为先皇定?谥号为孝景帝。
楚楚也终于走上了与位面意识交易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时间最长的—?个阶段。
当然,这个阶段才刚开?始。
毕竟太后与摄政王共同摄政,与太后独揽大权、垂帘听政,这两者间区别还是挺大的。
纪灵是向着楚楚的,姜林也愿意护着凌楚楚,但在明面上、在国事上,皇太后与摄政王注定要在合作与斗争中反复拉扯。
关于怎么从共同摄政走到垂帘听政的,大约是历朝历代实际情况大不相同的缘故,剧情里只用了春秋笔法几句话带过,这使得从前好不容易走到太后这个位置的女主再行崩盘,但对楚楚来说却又是好事。
因为纪灵只用做好摄政王分内的事,不用因为剧情的安排刻意给她使绊子,这无异于让她在摄政初期的压力小了许多。
这时候楚楚才隐约体会到,剧情为什么要让男女主间有那么段刻骨铭心又阴差阳错的虐-恋情深了。
且不说年龄的差距,倘若凌楚楚是正正经经入宫,成为皇后诞育嫡子,哪怕仍然得到皇帝爱重并遗诏令她摄政,她也是很难完成世界意识期许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