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栽培蘑菇(2 / 2)
“对对,真是多亏了你,否则我们的浓娃儿和金娃儿,哪里能养得这样白白胖胖的!”向来寡言少语的姜双五,难得情绪鲜明地说了这么多,可见他对周翠娘的佩服。刚才还愁眉苦脸的夫妻两,立即又转换一张笑脸。
之后周翠娘又唠唠叨叨地,说到村里别家的收成去了,间或插两句他人的是非八卦,而姜双五则默默地听着,不时‘嗯’、‘哦’一声附和。
年幼不知愁的姜金,好似一刻都停不下来,一会儿跑到周翠娘面前,一会儿又撞到姜双五怀里,然后在冲到姜秾面前时……停住了,往周翠娘面前窜去了!
姜秾:“……”因为弟弟不敢窜到她怀里,她觉得失落吗?
那是没有的,她以前就喜欢踏实稳重的学弟学妹,他们来请教时,她才会乐意指点。如今小豆丁知晓在她面前要听话,不再像只皮猴样儿,就很好嘛,她只感到高兴。
姜秾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幸与不幸、苦与甜,都是比较衬托出来的。
就像姜秾觉得,姜家的日子实在艰苦得几乎过不下去了,结果竟然还有数额巨大的佃农,比他们过得还要差,便觉得日子似乎也能过下去了?
又像后世之人,享受过社会和科学的发达与便利,就觉得古代社会实在落后!相对于后世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当下古代人来说,他们并不觉得落后,过日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姜秾就是后世之人,她见识过丰衣足食身体健康,只是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的社会,之后还拥有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太过远大暂且不说,她想要让身边的人满足部分生理需求——丰衣足食。
至于身体健康?吃饱穿暖后,自然而然就能治好不少病痛。医疗可是个大工程,同样太过远大了。
……
麦收过后,就进入了短暂的农闲期,农人们只需在秋分前深耕完麦田就行,还有两个多月时间,等到下一场雨把泥土下透了,再去翻耕麦田也不迟。
否则田里干梆梆的,一挖锄甩下去,不但挖不了多深、达不到深耕目的,怕是锄头都要崩断咯!而且也太伤手,太费力了,时间不急的情况下,还是等雨后再耕地吧。
周翠娘不必起早摸黑的下地劳作之后,姜秾终于得了自由,能出门去了。
于是,姜秾扔下小豆丁姜金,拿了一把镰刀,扛着一把锄头,带了一顶姜双五编的草帽,忍着酷暑出了门去。
“姜浓!就在山边儿玩一玩,别往山里去!你要是敢往山里跑,等你回来了我要打死你的!”周翠娘扯着嗓子告诫。
姜秾停脚,回身提声应答:“记住了!”
如何较快弄到银钱或粮食,以渡过眼前可见的困境,姜秾想到的办法是:栽培蘑菇。
既然夏五斤和村里的人已经证明,山珍野货背到县城里去能够卖钱,那么一周左右或十来天,就能收割一次的蘑菇,就是来快钱的好选择了!
姜秾研发的经济型培养液,使得农作物真正实现了脱离土壤,进入工业化生产车间。由此可见,她研发调配培养液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现在受限于简陋的研发条件,很多培养液不能大规模调配生产——否则姜家完全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但一些简单的培养料,她还是能调配的。
栽培蘑菇的菌包里面,包裹着的培养料就属于简单一类,姜秾是能调配的。
做蘑菇菌包所需原料无非就是那些,麦秸秆麦壳麦麸,豆科的豆秆豆壳,榨油剩下残渣饼肥,以及一些过磷酸钙和石灰等。各种原料都很好找,且很多原料都有不少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其他原料,不是非有不可,只要能为蘑菇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就行。
至于之后蘑菇生长发育时,所需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流通等的各项最优数据,姜秾也都知道。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出栽培何种蘑菇,然后再对培养料配方及配比,进行适当微调。
因为菌包里接种的菌丝,只能从山里的野生蘑菇里取,于是这次姜秾带足了工具,打算先到山边看一看情况。
姜秾在玉皇山脚下的外围林子里,转悠了两刻钟后,很巧就碰见了夏五斤。
夏五斤:“嗨哟!秾妹子,真是巧了哈!”
之前反复琢磨栽培蘑菇这事时,姜秾就已经想到,在卖山珍野货这件事上,夏五斤可算是村里最懂的行家,如果能得他指点,比如:那种蘑菇最好卖、价钱最高,卖去哪家店赚得最多,干蘑和鲜蘑都是怎么卖的……等等,能少走许多弯路。
而且她热衷于种植,对之后销售等诸多杂事,却不太喜欢。
如果能像以前那样,她只需负责研发,合作者负责之后的一切杂事,就太好了!
姜秾脑筋一转,夏五斤这人,和她以前的合作对象自然不能相比,但今时不同往日,将就将就,或许也能合作吧?
于是,姜秾回应道:“嗨。夏五斤,好巧啊。”